青年小说 武侠仙侠 窦昭魏廷瑜的小说九重紫小说阅读
窦昭魏廷瑜的小说九重紫小说阅读 连载
继续阅读
作品简介 目录 章节试读

本书作者

窦昭

    男女主角分别是窦昭魏廷瑜的武侠仙侠小说《窦昭魏廷瑜的小说九重紫小说阅读》,由网络作家“窦昭”所著,讲述一系列精彩纷呈的故事,本站纯净无弹窗,精彩内容欢迎阅读!小说详情介绍:窦昭当然不知道王映雪姑嫂在屋里都说了些什么,她被父亲窦世英拉了去钓鱼。六月的真定,天气还是很热的,但马车跑起来,有风从竹帘穿过,还是让人感觉很舒适的。父亲的随从高升这次充当了车夫。他一边赶着车,一边和父亲说着话:“……还是两年前和您一起去钓了鱼的,山上的野葛又粉又甜,再也没有吃过那么好吃的野葛。不过这次去的不是季节,只怕吃不上了。”“不过山上有半坡野艾蒿,”父亲微笑道,“到时候摘点回去做艾叶茶或是煮艾叶粥,清热解火,也不错啊!”窦昭望着只有三个人的马车,奇道:“爹爹为什么不带几个小厮、丫鬟,到时候也有人帮着做事啊!”高升呵呵地笑,专心地赶着车。父亲则摸了摸她的头,没有作声。好象她说错了什么话似的。窦昭心里有些犯嘀咕,再一看,这路边的...

章节试读


窦昭当然不知道王映雪姑嫂在屋里都说了些什么,她被父亲窦世英拉了去钓鱼。

六月的真定,天气还是很热的,但马车跑起来,有风从竹帘穿过,还是让人感觉很舒适的。

父亲的随从高升这次充当了车夫。他一边赶着车,一边和父亲说着话:“……还是两年前和您一起去钓了鱼的,山上的野葛又粉又甜,再也没有吃过那么好吃的野葛。不过这次去的不是季节,只怕吃不上了。”

“不过山上有半坡野艾蒿,”父亲微笑道,“到时候摘点回去做艾叶茶或是煮艾叶粥,清热解火,也不错啊!”

窦昭望着只有三个人的马车,奇道:“爹爹为什么不带几个小厮、丫鬟,到时候也有人帮着做事啊!”

高升呵呵地笑,专心地赶着车。

父亲则摸了摸她的头,没有作声。

好象她说错了什么话似的。

窦昭心里有些犯嘀咕,再一看,这路边的景致怎么这么熟悉!

她扒在车窗上朝外望。

密密匝匝的蜀黍地仿佛一望无际,几户小巧的农家小院点缀其间,远处油绿色的山丘此起彼伏,偶尔道路两旁全是郁郁葱葱的杨树。

这,这不是去祖母田庄的路吗?

窦昭错愕地回头朝父亲望去。

父亲还以为她是被眼前的景色所震惊,笑着指了蜀黍地:“看见那黄色的须须没有,那就是蜀黍。等会我让高升下去看看,要是熟了,就掰几个我们带着去山上烤着吃。”

高升再次呵呵地笑。

窦昭不置可否。

马车很快上了条岔路,穿过一片蜀黍地,朝个小山丘驰去。

莫名的,窦昭松了口气。

这片蜀黍地是朗家种的,祖母的田庄在郎家的隔壁,界碑是块人高的青石,刻了大大的窦字。

不一会,马车停了下来,他们下了车,高升拴了马,手提肩扛地拿着钓鱼的东西跟在他们身后。

绕过棵老松树,窦昭听到了潺潺的流水声。

她脸上的表情变得有些古怪。

这个地方她太熟悉了。

这是条位于郎家和窦家交界之处的小河,河水清澈透明,河床很浅,里面的鹅卵石清晰可见。每到六月,河里的一种像梭子似的小银鱼就会在河边食青草。她常和农庄上的孩子挽了裤脚下河网鱼。

河对岸是个斜坡,品字型长着三株野桃树,每到春暖花开时,桃花盛开,娇嫩如粉,十分的漂亮。等到夏天,野桃树会结了小小的青桃,又苦又涩,根本不能吃。这个时候,他们就会跑到野桃树旁的洼地去摘野菜。珍珠菜、黄秋葵、酸浆草,南苜蓿……春天的时候采了嫩叶做菜,夏天的时候采果实卖到真定的药铺,换几个铜子补贴家里,总能换来大人的一声称赞,赏两文钱买零嘴吃。

她自然不用为了零嘴去做这些,不过她走到哪里身边都带着两个像小尾巴似的丫鬟,两个丫鬟或是摘了野菜或是采了野果,她就分给同伴,时间长了,大家越来越喜欢和她一起玩。

父亲怎么也知道这个地方?

窦昭脑子有些打结,等她回过神来的时候,已经和父亲站在了小溪边的大槐树下。

高升则在大槐树下支开胡凳,摆上凉茶。

父亲带着窦昭在大槐树下的胡凳坐下。

高升则选了水草丰盛的地方站好,拿出鱼杆,挂上鱼饵,开始钓鱼。

这就是父亲所谓的钓鱼?

窦昭有些张口结舌。

父亲却悠然地喝着茶,还叮嘱她:“不要跑到太阳下面去,小心晒伤了皮肤。”

窦昭无聊地望着对岸的青桃子。

风吹过,树枝哗哗作响,青桃随风晃动。

父亲笑道:“那桃子又苦又涩,吃不得。等来年开春,我让人到真定府给你买了京都的水蜜桃回来吃。”

连这个都知道!

窦昭瞪大了眼睛。

那边高升已经钓了一条小鱼起来。

他将小鱼丢到小桶里,笑道:“照今天这样,七爷和四小姐晚上有鱼吃了!”

父亲笑道:“今天我们去保山家蹭饭吃去!”

高升有些奇怪地“哦”了一句,但并没有多问。

窦昭却没有顾忌,道:“我们为什么要去冯家蹭饭?”

父亲犹豫了片刻,笑道:“王姨娘的嫂嫂们过来了,他们家今非昔比,又和五哥有些渊源,按理说,我应该好好招待招待的,可王姨娘毕竟是妾室,我出面招待名不正言不顺的。待我们在你冯伯伯家用过晚膳再回去,她们也应该回南洼了。”

难怪大热天的出来钓鱼!

窦昭恍然。

父亲笑道:“走,我们去山坡上看看!”说着,抱着窦昭就爬到了坡顶。

放眼望去,祖母的宅子历历在目,窦昭甚至能看见站在前院和仆妇说话的祖母。

窦昭十分惊讶。

不知是不是她的错觉,祖母好像能感觉到他们的存在似的,一直望着他们。

窦昭回头。

父亲目不转晴望着祖母的宅子,表情认真。

窦昭脑子里“嗡”的一声。

原来,父亲一直是通过这种方式来表达对祖母的思念。

她从来不知道!

父亲,还有什么秘密呢?

窦昭思忖着,耳边传来父亲喃喃的自语:“我九岁的时候才知道自己不是娘亲亲生的,我就是想知道,生我的是个怎样的人?我不想让娘亲伤心,可想到她这么多年一个人孤零零地呆在这田庄,我又觉得心里很难受……”

她只觉得心里堵得慌。

难道是因为这个原因,所以前一世她才被送到田庄的?

那天父亲对王映雪说,他需要一个嫡子。

难道是因为这个原因,所以前世才有的窦晓?

前一世,父亲只有两个小妾,却很少在小妾屋里过夜,她以为是因为父亲喜欢王映雪的缘故,可现在看来,父亲当时正值壮年,父亲和王映雪却只生了窦明和窦晓两个……

她很想问问父亲。

可这些今生都没有发生过。

她心里乱糟糟的。

※※※※※

高氏的心里也乱糟糟的。

她知道庞氏这个人心眼多,说话行事没有规矩,可怎么也没有想到,她竟然说出这样的话来,更没有想到的是,小姑竟然还一脸的意动。

她忍不住怒火中烧,厉声喝斥庞氏:“已所不欲,勿施于人。你这样说,也太……”她想说“太无耻”,可想到以后还要在一个屋里进出,无奈地改口道,“太过份了!”

庞玉楼看见高氏变了脸心里就高兴,说起来话夹枪带棍毫不含糊,“大嫂,我不像您,读过圣贤书,说起话来大道理一套一套的,我只知道,人不为已,天诛地灭!小姑落得如此下场,到底是为什么?还不是为了我们这个家!现在家里略有些起色了,怎么,就嫌小姑丢人,就翻脸不认人了?你们做得出来,我可做不出来!我知道,这人要知道好歹。当初小姑一个姑娘家,为了家里的营生抛头露面的时候哪个人不在背后对我们家指指点点的,那个时候你们怎么不跳出来讲什么礼义廉耻啊?说到底,还不是因为要靠着小姑吃饭……”

高氏不由瞥了眼王映雪,就看见王映雪正几不可察地微微颔首。

她顿时如坠冰窟,心里都透着几丝冷意。

“你给我住嘴!”高氏厉声喝道,打断了庞玉楼的话,“靠自己的劳作吃饭,天公地道,何惧那些小人的那些流言蜚语!窦七爷已经定亲,你却为了私心去破坏窦诸两家的婚事,行事卑劣,人人皆可唾弃,怎可相提并论……”

庞玉楼冷笑:“什么是私心?什么是公心?想吃好穿好过好日子就是私心?把自己的东西全给别人就是公心?小姑是相貌不及那诸家五小姐?还是出身不及那诸家五小姐?何况当初是那窦世英骗小姑说他没有成亲,小姑这才一时大意着了他的道,怎么就不能扶正?怎么就不能把本该属于自己的东西拿回来?大嫂你可别忘了,你是王家的人。当初小姑是为了你的儿子求药才遇到窦世英的!”

高氏脸色发白,胸脯剧烈地起伏,半晌说不出一句话来。

“小姑,这件事我支持你。”庞玉楼坐到了床头,立刻换了副温柔如水的模样,安慰着王映雪,“别人既没有吃你的又没有喝你的,说你不好,那是应该的。可那些吃了你的,喝了你的,还道貌岸然地在那里指责你的人,比那外面的人还要狠毒……”

“二嫂!”王映雪哭着,靠在了庞玉楼的肩头。

“别哭,别哭。”庞玉楼掏出帕子帮王映雪擦着眼泪,“你听我的,我保证让那诸家乖乖地退婚……”

高氏闭上了眼睛,好一会才睁开,神色平和了许多。

她柔声喊着“映雪”,道:“当初的事,是大嫂对不起你,我跟你赔个不是。我嫁到王家这么多年,说是我在主持中馈,实际上没有你,这个家我根本撑不下去。你一向聪明,有些话不用大嫂说,你也应该明白。妾室扶正,是要赵家写一份同意书的。窦家和赵家搞得这样僵,赵家怎么可能会写同意书?而且窦家的态度你也看见了,要是有意把你扶正,诸家不同意婚期的时候就正好可以趁机和诸家解除婚约了,怎么会等到这个时候?何况那诸家也不是什么小门小户,窦家不可能为了我们得罪诸家。父亲虽然起复,不过是个小小的七品县令而已。以后该怎么样,你要好好想想才是。”

王映雪伏在庞玉楼肩头,细声道:“大嫂,从前你不是总告诉我,有些事,要试试才知道吗?”

高氏被堵得透不过气来,最后说了句“你再仔细想想吧”,拂袖而去。



先贴上来,错字等会改。

O(∩_∩)O~




采菽笑着帮窦昭将描红的纸蒙在法贴上,然后拿了把扇子在一旁轻轻地帮她打扇。

“采菽姐姐,”窦昭笑道,“天气这么热,你去歇着吧!这里有妥娘服侍就行了。你在这里,我写不出来。”

采菽抿了嘴笑,道:“那好,我就在门外候着,您有什么事,就叫我一声。”

窦昭笑眯眯地点头,低声吩咐妥娘:“你到门口看着,有人来就咳一声。”

妥娘颔首,轻手轻脚地走到了书房门口,支着耳边听着外面的动静。

窦昭抽出一张纸,给舅舅写了封信:“……二太夫人说,要是把王姨娘扶正,王姨娘的爹就不会和五伯父争党首了。您要是不写同意书,就让我长大以后去告王姨娘。”

不过几句话,她没什么手劲,写了快两炷香的功夫,还好字迹尚算工整。

用细沙吸了墨,窦昭将纸折成了个小纸条,然后朝妥娘招着手,悄声问她:“你还记得彭嬷嬷要你背的地址吗?”

“记得。”妥娘小声地背了一遍。

窦昭很是欣慰,把纸条交给妥娘:“等会你去找六伯母告假……”

她把自己的计划告诉妥娘。

妥娘不住地点头:“您放心,我一定会闹起来的。”然后指着小纸条提醒她,“四小姐,送一次信要十两银子。您写个小纸条他们也算一封信,您写十张纸他们也算一封信,您不如多写几个字吧,这样算起来也便宜些。”

窦昭忍俊不禁,随后感慨地道:“要是舅舅还不明白应该怎么办,只知道一味地和窦家、王家置气,我写得再多也没有用,还不如就此把他摘出来,免得让那些自以为是的狡诈小人得意。”

妥娘听不懂。

“你只要照我的吩咐行事就行了。”窦昭笑道,“其他的,就不用担心了。”

妥娘小心翼翼地将纸条贴身藏好,服侍窦昭用过午膳,照窦昭的吩咐向纪氏告假:“小姐让我回去把她惯用的兰草枕拿过来。”

纪氏让采菽去叫辆马车陪她走一趟。

“不用了,不用了。”妥娘忙道,“就这一会的功夫,我走过去就行了。”百般地推辞。

纪氏起了疑心。

只是她一向不愿意多事,笑着点了点头,抬头却看见满头大汗在那里写字的窦昭。

小小的脸热得通红,却依旧照着她嘱吩的坐得笔直,认真仔细,丝毫不见半点的懈怠。

刹那间她心中一软。

若是芷哥儿,只怕早就扑到她怀里撒娇了。

没娘的孩子像根草,就是再苦再累,也只能忍着吧?

她一改往日的脾气,等妥娘一转身,立刻叫了个叫采薇的丫鬟过来,低声道:“去,看看这个素馨要干什么?”

采薇应声而去。

纪氏就坐在窦昭身边看着她描红,不时告诉她应该注意些什么。

写完两张大字,纪氏让采菽端了绿豆汤进来:“寿姑,歇歇,消消暑。”

窦昭也有些累了,坐在那里正和纪氏喝着绿豆汤,六伯父回来。

六伯母还没来得及问候一声,六伯父已沉声道:“屋里服侍的都站到外面的院子里去。”

屋里一阵窸窸窣窣,瞬间只剩下窦世横、纪氏、窦昭。

这时候,做孩子的好处就显现出来。

六伯父不以为意地摸了摸窦昭的头,径直对六伯母道:“诸家请了周学正出面,要退还七弟的庚帖,母亲和小叔还在屋里僵持着,三哥让我先去看看情况,晚膳你们就不要等我了。”

这么快!

窦昭讶然。

六伯母也很吃惊,道:“诸家什么突然说要退亲?”

“王家的二奶奶庞氏纠集了娘家的兄弟到诸家去闹事,诸举人丢不起这个脸,闭门不出,等庞家的人一走,他连夜去州里请了周学正过来。”六伯父说着,叹了口气,“周学正和诸举人是好友,看样子,诸举人是铁了心要退亲了。”

“那你快过去吧!”六伯母皱了皱眉,“能不退亲,就最好不退亲。不然王家会更闹腾。”

“我也是这么想的。”六伯父道,“我已经派了管事去找庞老爷,他要是再这样不知深浅地闹下去,以后别想在北直隶做生意了。”

六伯母显然也赞同六伯父的主意,道:“你小心点,别让人抓住把柄就是。”然后又叮嘱了六伯父几句,送六伯父出了门。

窦昭慢慢地喝着绿豆汤,看见六伯母送走六伯父之后,在院子里发了好一会呆,这才回屋。

“寿姑,想不想和我去串门啊?”六伯母问她,采薇却折了回来。

“六太太,”她小声禀道,“素馨回了西府,和四小姐身边的另一个大丫鬟玉簪吵了起来,听那口气,好像是她要把四小姐屋里的东西全部清点一遍,玉簪说她多管闲事,她说玉簪是贼。两人就打了起来……我没敢多留,赶紧赶了回来。”

只说让她去闹一番,借机把玉簪偷东西的事告诉纪氏,没想到玉簪这么大的反应,两人竟然还打了起来。

不过,妥娘身板有劲,玉簪根本不是她的对手,加上妥娘是陪她来东府的人,俞嬷嬷就是知道了也不敢把妥娘留在西府,更不要说处罚妥娘了,否则玉簪偷了自己屋里的东西讨好大庆媳妇的事就会露馅。

仆妇欺负到主家头上来了,同是主家的东府太太们、奶奶们为了杀鸡给猴看也不能就这样算了,到时候就不是打几板子撵出府的事了。

窦昭并不担心。

纪氏一听就知道是怎么一回事。

她脸色大变,道:“这件事你不要做声,素馨一回来你立刻来禀了我。”

采薇应声退了下去。

纪氏像什么事也没有发生似的拿了本《三字经》出来,开始告诉她背诵。

夕阳西下的时候,妥娘回来了,还装模作样地拿了个兰草枕头。

纪氏单刀直入问妥娘:“你和玉簪打架,俞嬷嬷怎么说?”

妥娘喃喃半晌,一副不知道该怎么说的样子。

纪氏没有再问下去,而是沉吟道:“这件事我不好插手,不过,你可以写信给寿姑的舅母,让寿姑的舅母请我们府里的随便哪位太太帮着管管,我想我们府里的人都不会坐视寿姑被这样欺负的。至于玉簪,你明天一早就跟俞嬷嬷说,四小姐惯用自己的丫鬟,这两天我又要帮着六爷收拾箱笼,让她过来帮把手。我自有主意。”

妥娘见事情果然如窦昭预料的一样,心中实在欢喜,忍不住咧着嘴笑了起来。

纪氏看着也跟着笑了起来,道:“你是个忠厚老实,我很喜欢。以后只要你一如既往地好好服侍寿姑,自有你的好日子。”

妥娘觉得现在她过的就很好,但能得到六太太的赞赏,还是件让人高兴的事。

她连连点头,笑得更灿烂了。

纪氏见太阳下了山,想着窦昭在家里关了一天,就牵了她的手在院子里遛弯,信手指了院子里的花花草草告诉窦昭都是些什么。

二堂嫂和三堂嫂、五堂嫂一起来看窦昭。

纪氏正吩咐丫鬟摆瓜果,窦政昌和窦德昌下了学,白净高瘦的窦环昌和阳光四射的窦启俊也跟了过来。

“我们是来看四妹妹(四姑姑)的。”

纪氏把两人好好地夸奖了一番。

三堂嫂脸上有光,拉着儿子笑得合不拢嘴。

窦环昌则笑容温柔地和窦昭打着招呼:“四妹妹,你住得可习惯?东府好不好玩?”

窦昭无意和他们拉关系,佯装着腼腆的样子笑了笑。

东府的小一辈都在六房吃的晚饭。

晚上,六伯父没有回来,祖父却赶了回去。

第二天中午,传来了诸家和窦家解除婚约的消息。

窦昭并不觉得可惜。

一个女人,仅仅凭着这个男人愿意为妻子守制三年就觉得他是个好人,可见见识也十分有限。

她轻轻地哼了一声,很快把这件事抛到了脑后,没有去想其中深层次的原因——母亲在她的心中,是个如水般纯粹、如火般刚烈的女子,这世上,没有哪个女子能比她的母亲更至真至纯,更不是谁能取而代之的。

窦昭问着妥娘的去向。

采蓝笑着告诉她:“素馨和王管事去了真定州,明天下午就回来了。”

按照窦昭的推测,纪氏知道这件事之后,肯定会悄悄地帮她,为了不引起窦家人的注意,她多半会托付纪家在真定府的商铺帮着送信,而王管事正是纪氏的陪房。

她嘴角弯弯。

玉簪忐忑不安地挽着个包袱跟着采薇走了进来。

窦昭正在描红,纪氏坐在窦昭身边,像没有听见禀告似的,眼皮子也没抬一下,一边帮窦昭打扇,一边低声细语地夸窦昭的字写得好,就这样把玉簪晾了大半个时辰,待窦昭描完了红,纪氏亲自帮窦昭净了手,又端了丫鬟们送上的莲子汤喂了窦昭几口,这才道:“你是服侍四小姐的玉簪?”好像这时才看见她似的。

玉簪两腿站得直哆嗦,热得汗透衣襟,却连动都不敢动一下,听见纪氏的问话,忙道:“回六太太的话,奴婢正是玉簪。”态度十分的恭谨。

纪氏却只是轻描淡写地说了句“下去吧”,然后满脸笑容地舀了勺莲子汤递到了窦昭的嘴边,耐心温柔地哄道:“我们寿姑真乖,一碗莲子汤都快吃完了!”

东府里的太太们什么时候和七奶奶的关系这么好了?

七奶奶都不在了,还把四小姐捧在手心里当成宝似的。

玉簪看着,有半晌的茫然。

已有丫鬟上前轻轻地拉了拉她的衣角:“还不快退下去。”

她回过神来,慌慌张张地出了内室,耳边传来不知道谁低低的讥讽:“不是说服侍过前头的七奶奶的吗?怎么我看着呆头呆脑的,莫不是混水摸鱼混进去的?”



谢谢妹妹们,截止发文,已经有89张粉红票了。

晚上是正常的更新。

O(∩_∩)O~




王映雪正寻思着这话该怎么问才好,那边二太夫人已笑呵呵地朝着窦昭招手:“来,到伯祖母这里来!”

窦昭笑嘻嘻地躲在纪氏的身后。

纪氏则轻轻地推了推窦昭。

窦昭不为所动。

纪氏只好笑着对二太夫人道:“这孩子,也不知道随了谁?买东西的时候这个那个都要念到,送东西的时候却腼腆起来。”

“这样好,这样好!这样实在。”二太夫人不以为忤,依旧转身从炕几个下摸出个印着大红色五蝠临门图样的纸匣子递给窦昭,“这是你五伯父差人从京都带回来的带骨鲍螺,拿去吃吧!”

王映雪大吃一惊。

带骨鲍螺是江南名点,据说是用乳酪做成的,玉液珠胶、雪腴霜腻,没有半点乳酪的腥味,号称人间至味。

她在京都的时候听过那些高门大户人家的孩子吹嘘过,却从来不曾见过,更不要说品尝了。

纪氏也有些惊讶。

带骨鲍螺做工复杂,江南会做这个的也不多。或者是应了物以稀为贵这句话,太夫人非常喜欢吃这个,窦世枢只要有机会就会给二太夫人弄些。这次过年,窦世枢也不过捎回来了两匣子,没想到太夫人竟然赏了一匣子给窦昭。

她忙对窦昭笑道:“寿姑,这可是你五伯父孝敬你伯祖母的,一共只有两匣子,你还不快向你伯祖母道谢。”

窦昭很意外。

带骨鲍螺,前世她在延安侯汪清淮家的家宴上吃到过,当时汪家太夫人轻描淡写下隐隐透出的得意还曾被魏廷珍私底下嘲讽了一番。

她不过是陪着六伯母去纪家铺子拿东西,看到满街置办年事货的人,觉得自己也应该给六伯父一家买点什么东西才是,又怕厚此薄彼反而引起一些不必要的麻烦,这才人人一份,买了一大堆小东西回来。

给二太夫人的,就是她手里拿着的西番莲纹掐丝珐琅的小盒子。

不曾想二太夫人赏了一匣子带骨鲍螺给她。

她虽然不喜欢二太夫人,却不会因此随意曲解她的善意。

窦昭笑着上前给二太夫人道谢,笑眯眯地接过了匣子。

二太夫人笑着颔首。

有小丫鬟进来禀道:“二太夫人,玉二奶奶领着邬家的少爷、小姐来给您请安了。明姐儿和仪姐儿也一道过来了。”

“快请他们进来,快请他们进来。”二太夫人迭声道。

邬家在新乐,窦家在真定,同朝为官,两人也称得上是同乡。只是邬松年这个人比较孤傲,加之一个在翰林院,一个在吏部,两人虽是姻亲,但来往并不密切。后来窦世枢不得意,邬松年反而常请了窦世枢去家里喝酒,两人这才越走越近。二太夫人因此特别地看重邬松年的两个孩子,这也是为什么邬善和邬雅常到家里来做客的缘故。

前世,窦昭只听说过邬善的名字。

他擅长书画,和窦德昌是知己。窦德昌拐了纪家的表姐后,是邬善陪着他在纪、窦两家奔波,一个唱红脸,一个唱白脸,不仅说动纪、窦两家承认了这桩婚事,还把桩丑闻变成了一时的佳话。

窦昭对此印象很深刻。

她一向觉得能舌灿莲花颠倒黑白的人都不是个简单的人。

因而当一大群人簇拥着几个孩子走进来的时候,她好好地打量了其中唯一的男孩子邬善两眼。

邬善感觉到有人在看自己,回过头来。

窦昭就朝着他礼貌地笑了笑。

邬善回了她一个笑,和所有受过良好教育的七岁小男孩一样,他的笑容干净又真诚。

窦昭不由在心里感慨。

再过十年,不知道这些孩子都会变成什么模样?

已经三岁的窦明却是一进门就看见了低头站在一旁的母亲。

她又惊又喜,挣扎着从乳娘的怀里下来,高声喊着“娘亲”,冲过去抱住了王映雪。

王映雪脸色微变,声音急促地低声道:“我是怎么跟你说的?”

窦明吐了吐舌头,娇憨着喊了声“姨娘”。

二太夫人、纪氏和玉二奶奶都是经过事的人,一听就知道是王映雪教窦明当着别人喊她“姨娘”,背着人却让窦明喊她“娘亲”,顿时眉头俱是一蹙。

如果是从前,二太夫人早就训斥起来,现在窦铎正气恼窦世枢压着他分了一半财产给窦昭,有些事情东府倒不好插手了,但这并不表示她就能容忍这种事在自己的眼皮子底下发生。

“明姐儿,”二太夫人正色地喊着窦明,“柳嬷嬷是怎么教你的?”

窦明忙放开了母亲,跑到二太夫人面前,恭恭敬敬地给二太夫人和纪氏行了福礼。

二太夫人“嗯”了一声,对王映雪道:“明姐儿是不是规矩了很多?”

这话很有些听头。

王映雪心里咯噔一下,知道刚才女儿的称呼出了问题,但当着二太夫人的面前,正经的孙媳妇都没有说话的份,何况她一个身份未明的妾室?

她不敢多说,忙恭谨笑道:“明姐儿能在您面前学规矩,那可是她的造化!”

“你能这么想最好。”二太夫人毫不客气地收下了王映雪的恭维,道,“明姐儿就留在我身边吧!”

王映雪错愕。

二太夫人已转过脸去对窦明道:“还有你姐姐呢!”再也没看王映雪一眼。

窦明倒不是成心不给窦昭行礼,她长年生活在王映雪身边,除了王映雪,就再也没有什么管头,到了二太夫人这边才开始学着给长辈行礼,不过她年纪还小,分不清尊卑,还只停留在年纪大的人就行礼,年纪轻的只需要喊姐姐或是哥哥。

她乖巧地喊着窦昭“姐姐”,像给二太夫人那样给窦昭行礼。

窦昭还了礼,吩咐妥娘将刚才二太夫人打赏她的带骨鲍螺用水晶碟子装了:“……不知道邬家哥哥和妹妹会来,我就借花献佛,大家一起尝尝伯祖母的好东西。”

一席话说得满屋生春,丫鬟们或找碟子或拿箸,气氛立刻热闹起来。

二堂嫂更是笑道:“还是我们六婶婶有学问,寿姑跟了您几天,连‘借花献佛’这样的话都会说了。”

纪氏心里很是诧异,但她娘家的侄儿纪咏不过比窦昭大两岁,却已经学完了《三字经》,她倒没觉得特别惊奇。

“你看我们家的芷哥儿,我教了七年,也没见他有这样的心,”她谦虚道,“可见这是一个好孩子。”

“你们也都不用在我面前说客气话。”东西毕竟是二太夫人的,窦昭能拿出来给邬氏兄妹吃,二太人不仅觉得窦昭大气,而且倍觉得有面子,她笑容满面地道,“我们寿姑呢,不吃独食,是个好孩子;我们芷哥儿呢,小小年纪就知道用功读书,也是个好孩子。”说着,抱了邬雅,“我们雅姐儿,又乖巧又听话,也是好孩子。”

大家都笑。

仪姐儿很不满意,嘟了嘴道:“我呢?我呢?”

“哎哟,把我们仪姐儿给忘了,”二太夫人笑道,“我们仪姐儿也是个好孩子。”说着,像想起什么似的,朝着窦明道:“我们明姐儿也是好孩子!”

仪姐儿捂了嘴笑,很满意的样子。

窦明则跟着仪姐儿笑。

被冷落在一旁的王映雪心里又酸又涩。

二太夫人身边这么多的孩子,有出身好的,有聪明的,有利害的,她的明姐儿才三岁,东窦又一向没将西窦放在眼里,明姐儿在二太夫人身边能讨什么好去?

她一心一意想着怎么把孩子接到自己身边来。

二太夫人存心要教训王映雪,安排了得力的婆子、丫鬟照顾窦明,还特意从世仆中找了几个和窦明年纪相当的孩子陪她玩。

孩子就是孩子,没几天功夫,就不嚷着找自己的乳娘了。

大年三十窦家的人回北楼祭祖,跟在三太太身边的王映雪好不容易瞅了个机会找到了窦明。

窦明正和仪姐儿几个站在灶前等着新熬出来的麦芽糖。

听到有人喊“明姐儿”,几个孩子都回过头来,仪姐儿还问:“这是谁啊?”

窦明迟疑了片刻,踌躇地道:“她是我姨娘……”

仪姐儿立刻拉窦明的手,道:“不过是个姨娘,理睬她干什么?我们走开了,就抢不到麦芽糖了。”

窦明还有些犹豫,仪姐儿不高兴了:“那好,你走吧!走了就再也不要和我玩了。”窦明闻言忙道:“好吧,好吧,我和你一起抢麦芽糖。”

仪姐儿高兴地笑了:“等会我和你一起去找寿姑玩。六伯母那里,有很多窝丝糖。”

窦明听得直流口水,扭了头对王映雪道:“姨娘,我等会和你玩。”

王映雪的眼泪忍不住落下来。

庞氏来给她拜年的时候,她忍不住向庞氏抱怨。

庞氏不以为然,道:“你现在有什么资格向窦家叫板,他们想养着明姐儿,你就让他们养着好了。正好趁着这机会好好地养养身子,想办法生个儿子。”又道,“七爷应该回来了吧?”

王映雪脸色微红,赧然道:“还早呢!”

却把庞氏的话听了进去,悄悄请了个大夫,开始调养身子。

到了四月份,京都那边传来消息,窦世英中了二甲第十六名,入选庶吉士。



看书的姊妹们,请多多包涵,无线网卡不时掉线,我只好匆匆贴文再说。

PS:貌似只需要加更一章了,请有粉红票的姊妹们积极投票,我可是卯足了精神准备双更的!

O(∩_∩)O~




承平八年,窦昭九岁,六伯父窦世横杏榜有名,得中二甲三十六名,去年九月,大伯父家的九堂兄窦环昌中了举人,这也算得上是双喜临门,全家人都喜出望外,特别是二太夫人,她的三个儿子有两个是进士,恰应了人逢喜事精神爽那句话,二太夫人决定端午节的时候大肆庆祝一番。

窦昭这几年都住在东府,盛夏的时候则借口避暑去田庄和祖母住些日子。

五堂嫂家的仪姐儿来找窦昭:“您说我们要不要做几个荷包?”

端午节,有做了荷包装艾叶等送人的习俗。

“你和淑姐儿商量就是了。”窦昭笑道,“我总是随你们。”

她既不是东窦的人,又不愿回西窦,她把自己当成寄居在窦家的客人,因而对谁都客客气气,对谁都平和有礼,又有钱应酬那些亲戚、打点那些仆妇,窦家上上下下说起她,无不翘大拇指的。

淑姐儿是三堂嫂家的长女,也就是窦启俊的妹妹,比仪姐儿大两个月,比窦昭小两个月。

仪姐儿就感慨道:“要是五姑姑还在就好了!”

五姑姑,是窦明。

王映雪进门后,二太夫人还是把窦明留在身边。窦明渐渐和王映雪疏远起来。承平七年,王行宜依旧在陕西巡抚任上,王家却搬到了京都。王映雪没有办法,只好写信给自己的母亲许夫人,许夫人借口思念外孙女,派了人来接窦明去京都小住。祖父答应了,二太夫人没办法再留的道理。算一算,窦明已经在京都呆了大半年了。

仪姐儿一向和窦明玩得到一起去,反而觉得窦昭太过精明,和窦昭走得不近。

前世的经验告诉窦昭,你不可能让所有的人喜欢,既然如此,就更不应该去讨好那些不喜欢你的人。

她淡淡地笑道:“要不你写封信给窦明,看她什么时候回真定?”

家里只有仪姐儿发现窦昭喊窦明的时候总是连名带姓,她有一次半开玩笑半是质问的当着二太夫人的面提及,窦昭的解释是:“喊明姐儿,别人还以为她和你们是一辈的。”

可为什么不能喊妹妹呢?

她想问,却被自己的乳娘拉了拉衣襟,回家里后乳娘就悄悄告诉她:“七太太是妾室扶正的,四小姐是嫡小姐。”

仪姐儿不以为然。

妾室生的怎样?

难道就不是窦家的小姐?

窦家只有外做官,妻子又不能跟过去的才会纳妾。

因而她很好奇:“为什么我们家只有七叔祖的妾室生了孩子?”

乳娘支支吾吾地道:“那是因为只有七叔祖没有儿子。”

她总觉得乳娘还有什么话没有告诉她,只是当时邬雅过来了,她高兴地跑去见邬雅,倒把这件事给忘了。

不过,邬雅不太喜欢和窦明玩。她总说窦明木木的,傻傻的,像脑袋少了根筋似的。但她也不喜欢和窦昭玩。她觉得窦昭为人倨傲,不好相处:“……我有什么好东西,六伯母立刻买给她,她又做出副无所谓的样子,把淑姐儿也给带坏了。”

淑姐儿从前总是抱着邬雅的玩偶、靶镜、牙梳睁大了眼睛求邬雅:“给我玩会。”自从她拿了窦昭的东西不还,窦昭也不要她还之后,淑姐儿眼里就只有窦昭,有什么体己的话也只跟窦昭说,她们要说窦昭什么不对,她一定第一个跳出来为窦昭辩护。

邬雅说:“她们家挺奇怪的,一个跟着六太太住,一个跟着太夫人住,她们母亲一个人守着偌大的一个西窦,既不管孩子了,也不跟她父亲去京都……反正,她们两姐妹我都不喜欢。”

窦昭一眼就能看出这几个孩子之间的说复杂又不复杂,说不复杂还挺复杂的关系,可她并不放在心上——等她们长大,想法又会不同。

她去了三堂兄那里。

大表姐赵碧如已经十八岁,舅母写信给她,说大表姐订于八月十二日出阁。

她想给大表姐送点贺礼。

三堂兄笑呵呵地问她:“你准备送些什么?”

窦昭拥有西窦的一半财产,但每笔超过十两银子的开销都需要帮她管理产业的三堂兄同意,为此她很不习惯,也很苦恼,把赵良璧塞给了三堂兄。三堂兄见他姓“赵”,还以为他是窦昭外家的亲戚,因此格外的照顾赵良璧,而赵良璧向来是个惜福的人,扎了脑袋跟着那账房的学,不过一年的功夫就能打手好算盘了。

不知道什么赵良璧才能有能力坐上账房总管的位置?

她思忖着,笑着请三堂兄帮着拿主意。

三堂兄沉吟道:“我们送些金银首饰之类的东西你看怎样?其他的东西,舅太太多半早已备齐了。”

窦秀昌毕竟出身窦府,眼孔颇大,只要合理,一、二千两的银子在他眼里不算大的开销。

窦昭连连点头,托了三堂兄去办这件事。

出来的时候遇到淑姐儿。

她拉了窦昭:“二姐说做五毒荷包,我有新样子,四姑姑要不要?”

前世她和几个堂姐、侄女的关系都很冷淡,这一世淑姐儿却像个小尾巴似的总喜欢跟着她。

“行啊!”窦昭笑道,“我到时候让海棠来找你的大丫鬟拿。”

妥娘两年前嫁给了崔四,前几天刚刚生了个儿子,还没有满月。她屋里的事则交给了海棠。

淑姐儿点头,悄悄告诉她:“阿七又来了。”

阿七是邬雅的小名。

窦昭不以为意,笑道:“快过端午节了嘛!”

淑姐儿叹气,道:“五姑姑回不回来?”

她是个甜姐儿,和身边的人都玩得好。

“你很想她啊?”

“是啊!”她嘟呶道,“我们想跳人双的百索,人数不够。阿七又不愿和丫鬟们一起玩。”

窦昭从来不和她们玩这些。

她笑道:“那是因为她们家同龄的姐妹很多。”

淑姐儿咯咯地笑了起来。

窦昭回了六伯母处。

她现在大了,自然不能继续住在六伯母内室的碧纱橱里,四年前,她被父亲从祖母的田庄接回来之后,就住在了正院的西厢房,窦政昌和窦德昌住在东厢房。

刚刚踏进正院的大门,她就听到西厢房“轰”地响起一阵大笑。

窦昭宛尔。

既然邬雅来了,又怎么少得了邬善?

和前世一样,邬善和他同年的窦德昌非常投缘,每次来都住在窦德昌处,因而与和窦政昌、窦启俊关系也都非常的好。

定是几个人在一起吹牛!

她正准备进屋,对面的厢房门突然打开,邬善和窦德昌几个一起走了出来。

“四妹妹!”他和窦昭打着招呼,耳朵微红。

窦昭客气地朝着他点头:“邬四哥过来了。”

她随着窦德昌兄弟称呼邬善,又和窦政昌几个打了声招呼。

邬善就问窦昭:“我们准备出去给六叔买件贺礼,你要不要我们给你带什么?”

他随着窦家的子侄辈称呼窦世横。

“多谢你,”窦昭笑道,“我已经准备好给六伯父的贺礼了。”

是她从前从父亲那里搜刮来的一块青田石。

上面雕着个骑马的猴子,寓意马上封侯,正好送给六伯父雕枚印章。

邬善笑道:“我妹妹也来了,正在和我堂姐说话,你碰到她了吗?”

这不是废话吗?

如果她也在二堂嫂那里,二堂嫂怎么会放她走?

窦昭还是笑着回答:“阿七也来了,我还没有碰见她呢!”

邬善又道:“十二说端午节你们家要请人来唱戏,是真的吗?”

窦德昌排行十二,大家都喜欢叫他十二。

窦昭笑道:“既然是十二哥说的,想必确有其事了。”

邬善道:“可惜我那个时候已经回新东了。”

“总有机会看到的。”

“也不知道是什么时候?”邬善很向往地道,“听说这次请了周清芬来唱戏……”

话就像那藕,明明已经切断了,他又能连上去变成藕断丝连的局面。

窦昭耐着性子听他把一句话说完,歉意地朝他笑了笑,道:“邬四哥有事忙去吧!我马上要去趟太夫人那里。”

邬善顿时脸色通红,说话都有些磕磕巴巴起来:“四妹妹快回屋去吧,我们也要出门了。”

窦昭进了屋。

身后传来窦政昌不解地声音:“你怎么每次遇到四妹妹都那么多的话?”

邬善嚷道:“不是你说我的话太少了吗?”

“我是说你每次遇到仪姐儿她们总是‘哼哼哈哈’的……”

“我是长辈,总得有点长辈的样子吧?”

“行,这次我们就让你摆足长辈款,”说话的是窦启俊,“这次我们买东西你付账……”

“你们这是敲诈……”邬善和他们嘻笑着,声音渐渐远去。

窦昭笑着摇头。

少年人,总是充满了朝气,生机勃勃,让人看了精神都跟着振奋起来。

到了端午节那天,二太夫人果然请了周清芬来唱大戏。

戏台搭在窦家北楼的祠堂前,方圆十里的村民都携家带口地前来听戏。

窦昭跟着六伯母陪二太夫人在祠堂旁的厢房里喝茶。

王映雪进来给二太夫人问过安,她朝着窦昭招手:“寿姑,上次我让琼芬送去的菊花酥好吃吗?是宫中赏赐给我父亲的,明姐儿特意让人送了一匣子回来,说是要让姐姐尝尝。”

“原来是宫中赏赐的,难怪我瞧着那样子和市面上的大不相同。”窦昭微笑道,“我就孝敬了太夫人。”说着,朝二太夫人望去。

二太夫人笑眯眯地拉了窦昭的手:“还是我们寿姑有心。”

王映雪的脸红了又白,白了又红。

这几年窦昭把王映雪交给二太夫人收拾——她才懒得和王映雪计较。

有小丫鬟慌慌张张地跑了进来,语无伦次地道:“太夫人,太太,不好了,三老太爷他老人家不好了……”



姊妹们,这两天不方便上线,写了就匆匆贴了上来,错字比较多,正在修改中,给大家阅读带来的不便,还请大家原谅!

O(∩_∩)O~

今天是大年初一,祝大家玩得愉快!




窦昭是坐着自家的车回的东窦。

车上,窦铎问儿子:“元吉都对你说了些什么?”

刚才窦管事在场,他不好深问,只知道窦世枢回来了,而且猜测窦世枢多半是为了赵家提出的条件而来,但他想不通窦世枢回来有什么用——赵家提出这样的条件,分明就是为难他,为了把责任推到他的身上。赵睿甫拿不到西窦的一半财产,是决不会答应写同意书的。赵睿甫胜券在握,不可能因为窦世枢的几句话就放弃;他不可能因为窦世枢的几句承诺就把西窦的一半财产划归窦昭;王家更不可能在没有赵家同意书的情况之下让王映雪继续呆在窦家。

他想来想,这都是个死局!

窦世英直言道:“五哥把这段时间家里发生的事都告诉了我。”

说完,再无二言,以至于窦铎空等了半晌,只好又道:“那元吉是怎么对你说的?”

“五哥说,舅兄的要求合情,但不合理。”窦世英道,“可谷秋出了这样的事,舅兄气愤难消,要求窦家补偿寿姑,换个位置,我们恐怕做得更过份。如果不是正好赶上王大人巡抚甘肃,我们三家完全可以坐下来好好说说话,重新商定一个赵家觉得合理、您也能接受的数目,甚至是完全不答应舅兄的要求,由王大人将女儿接回去,想必王大人也是可以理解的。可现在时机不对,赵家无所谓,朝中大事却拖不得——王大人若是被弹劾,只怕再也无人有这样的威望和魄力查禁边关马市了,皇上想安定西北也成了空谈,曾大人也会再一次面临着被迫致仕的危险。五哥让我劝劝你,为大局着想,请您三思而后行。”

窦昭撇嘴。

前世,王行宜最终也只是关闭了边关的马市,并没有能禁止马市的交易。

朝廷不让,难道那些九边的总兵们就没有办法了?五军都督府的那些都督们都吃什么?喝什么?

说到底,马市难禁,是因为马市是整个西北武将们的私库,这也是为什么王行宜反对开马市的主要原因。而石瑞兰飞扬跋扈,御史们始终都参不倒他,也是这个原因。这已不是单纯的开不开马市的问题,而是涉及到文官和武将之间的明争暗斗。最终窦启俊能参倒石瑞兰,还是因为新皇登基,决定将边关马市掌握在自己手里,派了司礼监秉笔太监韩谓兼任陕西行都司监军,常驻西安,负责边关马市……

窦铎冷笑:“我们又不用靠着东府吃饭,大局?关于我们什么事?我们哪有那样的见识。”

还在为被二太夫人僵在东府一天一夜而气恼。

抱怨了还不解气,又指了窦昭:“她要是个儿子,不要说一半的家产,就是全部的家产给了她,我也欣然允诺。可你让我把祖宗留下的产业让个丫头片子带到别人家去,我宁愿整个窦家都跟着曾贻芬一起倒霉。”

窦世英闭口不言,只是轻轻地摩挲着窦昭的头,好像在安慰她不要害怕似的。

三人一路沉默着到了东府。

五伯父亲自在大门口迎接他们。

“小叔,”他彬彬有礼,“本应该过去给你问安,可这不是私事,也要听听大嫂和二嫂她们的意思,我就先公后私了。等过了这件事,我再到府上去给您赔不是,听您的教诲。”

五伯父开门见山地笑着,目光坦荡,态度诚恳,让祖父挑不出一点的毛病,满腔的闷气只能硬生生地压在心底,面色不虞地由五伯父陪着去了正厅。

窦世英把女儿交给了妥娘:“乖,一边玩去。爹爹等会去六伯母那里接你。”

窦昭点头,等祖父和父亲都进了厅堂,她在外面转了一圈,找了个机会又溜了进去。

五伯父正在说话:“……所以我想来想去,寿姑的陪嫁,就由我们东窦出吧!”

“你疯了!”祖父和父亲都难掩惊愕,特别是祖父,脸色铁青,“你知不知道你在说什么?你知不知道西窦的一半产业是多少钱?这可是祖宗留下来的!”他说着,朝二太夫人望去。

二太夫人低头喝着茶,面无表情,好像刚才儿子送出去的不是她这一支应得的全部祖产,而是她手里端着的霁红瓷茶盅。

“我知道!”五伯父温声道,神态暖如春色,“祖宗辛辛苦苦地留下了偌大一份财产,不就是为了让我们这些后代子孙的日子越过越好?如果这份产业反成了累赘,我们放弃也无所谓。世上之事,有德者居之。我相信,就算我们舍了祖宗的产业,有我,”他的目光逐一地落在了在座的每个窦氏子孙的脸上,“有兰哥儿,有芝哥儿,我们的日子只能越过越兴旺,越过越昌盛。”

窦昭不由暗暗点头。

兰哥儿是大房的,芝哥儿是二房的。

自己的这个五伯父,难怪能进内阁,不说别的,就凭这手滴水不漏的说话功夫,也不是常人能及的。

窦铎半天都说不出一句话来。

这个窦世枢,可真能想,真能干啊!

难怪他会接手这件事。

难怪窦家这么多子孙里,只有他的官做得最大!

他不仅对别人狠,对自己也一样的狠。

东窦四分一的产业,他说不要就不要了。

想到这里,窦铎不由眉头一皱。

等等……自己的儿子要把小妾扶正,自己放着大把的银子不用,却要自己的侄儿们帮着出钱……老五这哪里是不要祖上的产业,他这是在要挟他,这是在赤/裸/裸地要挟他!

窦铎顿时红了眼。

他绝不能让老五得逞!

窦铎朝几个侄儿、侄儿媳妇望去。

大太太垂着眼帘,手指不停地拨弄着紫红色的小叶檀佛珠。

二太太端容坐在那里,如神龛里祖先的画像。

平日里未语先笑的窦世榜此时也是正襟危坐,满脸的严肃。

只有窦世横,大模大样地坐在那里,显得有些不着调。

窦铎问窦世横:“你也同意?”

“我也同意。”六伯父坐直了身子,正色地道,“我本不赞成把王氏扶正,但现在王氏扶正已成了定局,让寿姑有些体己银子傍身,我觉得挺好。睿甫这次总算做了件靠谱的事。”他说话从来不含糊。

窦铎冷笑:“那好,你们出钱给赵睿甫吧!反正我是一分钱也不会拿出来的。”

你想给我添堵,好,我看你们怎么下台。

谁知道窦世枢听了笑着长吁了口气,整个人仿佛如释重负般地轻松起来,道:“我还担心小叔不同意……既然如此,三哥,就麻烦你把账簿搬出来,我们当面把财产划分清,也让小叔心里有个数!”

窦世榜立刻拿了一大摞账簿进来:“小叔,我觉得,既然是给寿姑的陪嫁,还是应该以田亩和房屋为主。”他说着,找出其中的一本账簿,翻开后摊到了窦铎的面前,“你看,这是我们在行唐的一个田庄,有二千多亩,都连在一起,每年也有三、四百两银子的收益。再就是曲阳的田庄了,也有一千五百多亩,每年能收三、四百两银……”

窦铎虽然不管庶务,但并不表示他不看账簿。

窦世榜指的这几个地方,都是东府的产业。

难道他们真的准备用自己的银子贴补窦昭?

窦铎眼底闪过浓浓的困惑。

窦世枢微微一笑,对窦世榜道:“三哥,这个以后你再和小叔慢慢协商。当务之急是要写个契约——大家都同意寿姑的陪嫁由我们六房共同平摊,口说无凭,总得有个凭证吧?”

“看我,”窦世榜笑道,“忘了你还要赶回京都了。”他回头问窦铎,“小叔,这契约您看谁写合适?”

“不是说你们三房合担的吗?”窦铎奇道,“怎么又由你们六房平摊了?”

窦世枢笑道:“我原意是由我们三房拿出来的,可大嫂和二嫂、四哥怎么也不同意,我想了想,有大嫂、二嫂他们帮衬,我也更有底气些,就答应了。”

窦铎额头顿时冒出汗来。

他只有一个儿子。

得罪二哥一支他不怕,还有大哥那一支。

这从兄弟也和那内阁一样,利益之下,今天你拉拢了我打击他,明天我拉拢了他打击你……分分合合,不过就是那回事。

可现在,他为了保住自己的产业,让另外六家共同受损,这就好比是把另外六家绑到一根绳子上联合起来对付占了他们利益的自己,东府六房的任何一家都永远不可能和他们这一房走到一起,他们这一房将彻底地被孤立。

不要说万元此时不过是个新晋的举人,就算他是个进士,难道不要选择官?难道不要候缺?难道仕途中就没有个为难的时候?

窦铎思忖着,窦世榜已三下两下写好了文书。

“小叔,您看看有没有什么遗漏的地方?如果没有,我们就把手印了吧!”

不过是张薄薄的笺纸,窦铎拿在手里,却觉得有千斤重。

他到现在还不相信窦世枢会把自己的钱拿出来。

可眼前的这纸文书却又让他不能不相信。

一旦指印按下去,事情就再也无法收拾了。

窦铎想着,额间的汗就落在了文书上,渐渐洇开,像一滴泪。

有黑影在他眼前一晃,手中的文书突然被人抽走。

“我知道爹爹是怕我不同意。”窦世英把契约撕得稀烂,然后揉成一团丢在了墙角,“五哥不用多说了,寿姑是我女儿,陪嫁理应由我出,这一半银子,我答应了。”



评论区里有人提出王行宜到底是赞成开马市还是不赞成开马市?是不赞成。

然后红着脸说,是我写错了。

再就是关于采蓝采菽的名字和魏延珍女儿像是一个系列的问题。

的确是一个系列的,他们都出自《诗经》。

O(∩_∩)O~

不过西窦六房和魏家出嫁女的夫家关系离得远,应该不相干。各有各的出处,我就不再修改了。